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再生能源與電動車
目前太陽光能的應用在最完美的條件下,仍然無法突破50 %
的效率。
目前提升太陽光能的方式像化學如使用更先進的製程增加轉換
效率,或像物理以光源聚焦的方式提升太陽光能的使用效率,
前者對仍未確定是否對節能減碳是否造成正面的影響與是否會
造成對另一種資源造成類似石油無可回復的消耗,後者仍會面
臨太陽光能基板無法承受的高熱。
因此,相較之下太陽熱能能提供對環境較友善的發電模式。由
太陽提供熱能作為熱交換產生蒸氣推動渦輪發電。整體並不需
要使用特殊資源發電,也不會對高熱下產生任何問題。而工研
院早期也有一些火力發電經驗,對於切入此一領域提供有利的
條件。
2. 關於電動車方面。完全使用電池驅動的電動車短期內是不切實
際想法。要達到效能合乎目標的電池製作目前仍投入特殊無法回收
資源與能源,結果是石油短缺危機轉換成鋰短缺危機,不符永續發
展的目標,電池能否回收運用則是另一個問題。再則電網的發展是
否能提供大眾使用電動車的電力需求仍未有相關的報告釐清這方面
的疑惑。
傳統汽車的問題在於能源轉換比例過低,多低的原因在於汽缸的最佳
能源轉換比例是在於某一扭力輸出範圍,而大多數汽車的輸出扭力並
不在最佳能源轉換比例的扭力輸出範圍之內。因此汽車大部分能量都
消耗。
因此,工研院可以提出一個新的汽機車動力系統,以燃料作為發電,
以容量小的電池為緩衝,以電力作為動力系統。這個系統的好處在於
無須充電;與現行汽機車使用習慣相同,可轉換到瓦斯車,酒精車或
生物燃料車;可以隨不同情境切換到最佳最佳能源轉換比例的扭力輸
出。
3. 整合1. 與 2. 可以發展太陽熱能發電系統,在日照充足發電並多餘
的電力以化學能(電解水得到氫氣)或物理能(壓縮空氣)儲存。而在以
儲存的能量提供動力車輛使用。實驗的場地可以選在台南鹽田,潛在
的客戶擁有靠近海岸線沙漠的國家如阿拉伯半島國家,北非國家,南
非國家,波斯灣國家,澳洲,美國等等。
這個系統除了可以提供一般電力需求,更可以提供車輛的能源需求,
重要的是,使用的發電方式目前看起來收可以回收,而且並非是稀有
資源。
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對生物碳之重新審思
試想存在著一個可以增加雙倍或三倍農作物產量的簡單農業土壤改良劑,而在同一時間,還能減少所需要的肥料。除了能減少大量土壤養分的流失,如果此神奇物質還可以大量地減少溫室氣體呢?這種革命性的物質的確存在,而且不是甚麼高科技的產品,也不是甚麼小說裡的情節,這物質的使用甚至於可以追溯到哥倫布到達之前的南美洲。
這物質的成分就是木炭,在農業範疇內也就是所謂的生物碳(Biochar)或者稱之為農業碳(Agrichar),如果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企業家與農民以及政府政策的決策者都能臣服於此物質,那麼這種能持久存在的碳形式將會尋找出一條滲透到全世界土壤裡的途徑。 "生物碳具有巨大的潛力,” 澳大利亞Macquarie University 的John Mathew表示:"當大規模的擴大使用,可以從大氣中清除億萬噸的碳 "他補充道。
農業碳的好處就得從它的兩個特性說起,康奈爾大學的土壤科學家Johannes Lehmann表示。首先它能使植物生長良好,其次它本身是非常穩定能持久存在於數百年如果不是千百年都不會改變其形態。 " 生物碳能用來解決一些最急迫的環境問題—例如:我們歷年來所面臨的土壤退化,糧食安全,使用農業化學品造成的水污染,與氣候變化等等問題 "他說。
但是要能實現生物碳具有的這些潛力還須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我們需要得到生物碳對農藝以及碳捕獲與隔離之潛力可靠的數據,”在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生物可循環質能計劃辦公室主任Robert Brown表示:" 生物碳具有的功能都是真實的,但是在目前這些功能卻都很難被量化 " 。
對生物碳進行深入研究的動力似乎也正在聚集中,今年舉辦了第一次針對生物碳的國際研討會,撥款給生物碳研究更多的經費,研究計畫也從溫室擴大到了田野。
負向思考
在傳統黑煙窯製作的木炭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的這麼一個概念,可能看起來與直覺相違背,但是熱裂解生物物質的技術使得所生產出的生物碳相對的乾淨。這熱裂解的過程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能從大氣中移除更多的碳相較於熱裂解的過程中所釋放出的。在碳核算的術語中,這一過程將碳數由中性值轉變為負數值的碳。
這又是如何來達成的:首先植物成長過程中的生物質量之增加是來自於它吸收了大氣中二氧化碳來進行光合作用而轉變成生物質量。在熱裂解的過程裡少量的這種碳被釋放到空氣中而其餘的碳則被是捕獲與隔離形成能長時間存在並且被鎖定住的生物碳之形式。因為大氣中二氧化碳的碳含量已經藉由光合作用與熱裂解而被轉換為固定之生物碳的形式,整個淨過程就是大氣中的碳數量減少而成為負值。
生物碳的先驅日本大阪技術研究所的Makoto Ogawa和他的同事的計算結果,發表在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 2006, 11, 429-444 )雜誌,他們認為即使在製造生物碳的熱裂解過程中允許碳排放,將廢棄的生物質量轉換為生物碳仍然可捕獲與隔離20-50 %的原本存在於生物質量中的總碳量。
熱裂解過程其實只是一個技術較為先進的悶燒的形式,它涉及在受控制的低含氧量的條件下進行生物質量的燃燒之過程。而傳統的大大小小熱裂解設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操作並且生產出各種不同的能源產品,包括生物油脂和氣體產物,而其中生物碳僅是熱裂解過程的一個副產品。
生物碳的倡導者表示,目前所使用的大多數熱裂解方法,主要的目標是在於製造出極大量的能源產品而不是專注於製造生物碳。如何使用熱裂解過程來製造出優化的生物碳,在過去並非是一個優先的項目,但是這種的研究正在形成之中。
今年5月美國 Dynamotive(Dynamotive能源系統公司的子公司)和Heartland BioEnergy兩家公司,已經開始在美國愛荷華州玉米種植帶的三個條狀的玉米田中將12.7噸的生物碳進行現場實地的影響作用之測試。美國 Dynamotive的加拿大母公司公司已經開發出一種快速熱解過程,能製造高品質的生質油。
生物碳不僅具有可以提高玉米20 %的產率的潛力,另外我們還相信這項實地測試會提供生物碳還具有可以顯著地改善水質的證據,如果真的得到證實這會產生十分深遠的有利結果,Heartland BioEnergy公司的農民和農業部門顧問Lon Crosby表示。他預測,農民使用生物碳後將減少化肥使用量,並因此會產生較少的田地裡的氮和磷的排放流量。
以美國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市為基地的BEST Energies公司發展出了一個緩慢的熱裂解過程。該公司在今年6月從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州,收到超過225,000美元的研究經費,來繼續從事研究生物碳在地表的碳捕獲與隔離和農業溫室氣體減排的作用。該公司的澳大利亞子公司已經生產少量的生物碳並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Wollongbar農業研究所用來作現場實地的試驗。
另外一項在美國的一億美元研究經費也正在撥款的管道中。美國聯邦參議員Ken Salazar(D-Co)他是一位美國參議院農業委員會的成員,正在發起一項農業法案的修正案,將經費用在研究將生物碳的使用推向商業化市場。
黑金
激勵這項研究的農業聖杯是源自於亞馬遜森林地區的 " terra preta de indio” 一種肥沃的黑土,即使其周圍土壤養份都很差但是這片黑色土壤其肥沃度卻能持續生產高產量的作物。以碳測定方式進行的年代測定,顯示出目前的這片生物碳所形成的土壤已經延續了數千年之久。 研究者認為,該地區的原始居民清理森林領域時,將砍伐下來的樹木以悶燒的方式處理而形成了這片生物碳區域。
在日本使用木炭作為土壤改良劑有著悠久的歷史,而最近的農業試驗還展示了生物碳的其他有益的特性,對於許多作物包括玉米和甘蔗均具有增加其產量的功能。這些實驗主要集中於印尼,菲律賓,澳大利亞,南美和亞洲的貧脊土壤區域。
加入生物碳後的土壤其ph值普遍會提高,伴隨氮總量與磷總量的增加,促進作物的根系發育,提供更有利於真菌和微生物寄生環境,改善土壤陽離子交換量,並降低鋁含量。這是條大有希望的道路,但科學家目前尚不知道如何大量生產出品質一致的高品質生物碳。
幾種類型的生物碳已經被測試過,但更需要進行系統性的調查,以確定不同種類的生物碳的特色與其影響。在許多情況下,科學家們可能還不知道原料的確切組成成份以及在悶燒的過程中之溫度和氧的用量與含量。 "這些數據未必被測量或者記錄過,他們有時甚至於無法進行評估。舉例來說,在傳統燒窯裡隨著不同時間和位置其溫度都不相同,Lehmann表示。
"我們需要一個可比擬於在過去的一個世紀用來發展化肥的類似研究工作,以提供在這個世紀發展生物碳所需要的基本科學資訊 " Lehmann說。
溫室氣體減排器
一些最吸引人的研究工作需要環繞在生物碳似乎具有的減少一氧化二氮和甲烷的排放之能力,而這兩種氣體是具有強大的溫室效應。
一氧化二氮的溫室氣體效應是數百倍於二氧化碳。而在農業應用的氮肥是它的一個主要來源,並且對此一直難以進行控制。
初步研究結果顯示,使用生物碳作為土壤改良劑似乎具有減少一氧化二氮與甲烷的排放,而甲烷它的溫室氣體效應是23倍強於二氧化碳。在2005年美國農業部舉辦的溫室氣體和碳附著研討會上,來自於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的 Marco Rondon和他的同事告訴與會人士,在南美洲哥倫比亞田間和溫室裡所進行的試驗顯示,當生物碳添加入一個飼草場後,一氧化二氮的排放量分別減少80 %而甲烷的排放量則被完全壓制,而Wollongbar Agricultural Institute的Lucas Van Zwieten和他的同事們也觀察到了類似的初步結果,Lehmann的研究團隊在溫室和田間進行的研究數據也顯示出同樣的結果。Lehmann表示,可能的解釋,包括生物碳對充水孔隙空間,硝化作用的速率,以及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追逐碳的配額度
生物碳的倡導者認為,開啟生物碳這物質的經濟潛力的關鍵,在於讓它具有碳配額的資格或享有其他獎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措施之資格。 " 這並不是說使用生物碳的實際好處不是那麼重要, " Brown說," 但是就執行層面所須要的推動力量而言,關鍵就在於溫室氣體的鼓勵政策 "。
相較於植樹活動,從理論上說地球表面的生物碳存儲容量幾乎是無窮的,現有的農地就可以容納今天所有人為產生在大氣中的2 00000000噸的二氧化碳,根據英國生物質量公司BioJoule的生態企業家Mike Mason的評估。森林樹木中儲存的二氧化碳一把火就可能將它們重新釋放到大氣中,而利用地下岩層存儲二氧化碳也能會洩漏回大氣中。
但在目前的京都議定書中,土壤循環並不被視為一個可行的二氧化碳捕獲與隔離機制。在GY Associates一家專門從事永續發展公司工作的John Gaunt,一直在與Lehmann和他的同事規劃要如何來進行可以促進生物碳帳戶誕生的碳交易計劃。在今年春天於美國拉斯維加斯所舉行的Power- Gen Renewable Energy and Fuels會議上,他們發表了所計算出的生物碳捕獲與隔離在經濟上達成具有吸引力的切入點時機,那就是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芝加哥氣候交易所 (Chicago Climate Exchange)從目前的交易價4美元/噸,達到37美元/噸的時候。
Mathew擺了一包生物碳在他的辦公桌子上,因為他認為這是地球未來的關鍵。他認為現在正是讓個別國家來提倡熱裂解和生物碳的時候。京都協議的設限和碳交易方式是無法讓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迅速與大幅度下降的。而生物碳的方式卻可以直接藉由大氣中的光合作用之威力進行生物轉化捕獲與隔離碳來解決全球暖化問題 " 。
(本文譯自: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Sep. 1, 2007, pp. 5932 - 5933)
http://www.niea.gov.tw/epaper/epeper_detail.asp?C_ID=193
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2009年9月13日 星期日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the products applying dynamic beamforming technology
WirelessHD
WHDI vs WirelessHD
BeamFlex Smart Antenna Array by Ruckus
BeamFlex Demo
Victor Shtrom on Dynamic Beamforming
associated article on the official website
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
好用的檔案備份工具SyncBack
阿德觀點: 檔案備份工具SyncBack
官方下載網頁
免費繁體安裝版下載處
免費繁體綠色版下載處
ADTB多舛的命運
在2006年與北京清華大學,廣電總局下屬廣播科學研究院成為國標GB 20600-2006 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Terrestrial/Handheld DMB-T/H系統。然而北京清大多載波系統DMB-T與上海交大單載波ADTB-T系統兩種系統的結合,並未帶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反而在接收機設計,系統佈建與系統效能最佳化上,徒然增加成本與降低系統效能。
因此,在2007年初出現了一種說法,將國標中DMB-T與ADTB-T分別佈建不同應用情境。如在都市中多重路徑干擾較為嚴重,就使用北京清華的方案;在農村地區,則使用上海交大的方案。一時間似乎兩種方案各有自己發展的舞台。
然而在2008年12月8日廣電總局公佈的信息,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宣佈《直播衛星電視廣播接收系統及設備通用規範》的編制工作已於日前完成,該標準由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行業標準制定,並經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准發佈為推薦性電子行業標準,標準編號為:SJ/T11387-2008。
工信部科技司表示,標準從公告之日起實施。
據瞭解,本規範是依據GD/JN01-2007《先進衛星廣播系統——幀結構、信道編碼與調製》並參考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科技司2008年4月份發佈的 《中國廣播電視直播衛星「村村通」系統技術體制白皮書》(2008)相關要求制定的,適用於中國廣播電視直播一期工程。
搭配2006年6月9日,「中星九號」廣播電視直播衛星也是使用ABS-S系統。至此,ADTB-T在農村「村村通」的佈局明顯失了先機。夾擠數位電視都市解決方案-北京清華DMB-T與農村數位電視解決方案-廣播科學研究院ABS-S之中,ADTB-T 的生存之道越來越艱辛。
ABS-S直播衛星傳輸標準介紹
ABS-S直播衛星傳輸標準介紹
2005年初,國家廣電總局啟動了我國衛星直播專用信號傳輸技術體制的預研與論證工作,並於2005年下半年正式下達任務,由廣播科學研究院承擔此項研究 工作。廣科院根據對項目總體需求的分析及總局領導的具體指示精神,確定了項目研究工作「自主創新、適用可行、先進安全、研用結合」的核心原則。項目研究工作從2005年9月正式啟動,2005年底完成了主要的技術攻關工作,2006年1月底前實現了包括調製器與解調器在內的原型樣機,可以進行實 驗室內的系統測試與演示工作。2006年3月到5月旬,在中央電視台、無線電台管理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下,項目組完成了系統實驗室內測試與現場開路 測試,測試結果表明,系統能夠達到設計目標。
同時,項目組針對測試中的問題,對部分技術環節完成了優化與完善,形成了先進衛星廣播系統(ABS-S,Advanced BroadcastingSystem-Satellite)的技術體制建議。2006年8月,ABS-S專用解調芯片AVL1108一次流片成功, 2006年9月,廣科院完成了對該芯片及採用該芯片的接收機樣機的性能測試。2006年10月到11月,完成了項目驗收與標準化工作。
先進衛星廣播系統的研究工作充分吸收,借鑑了國際衛星電視廣播技術發展的思路與先進的設計理念,同時對包括信道編碼、交織、符號映射、幀結構設計等技術環節採取了整體性能優化的指導思想,在重點技術環節上有所突破,實現了自主創新。
在ABS-S中採用的主要技術包括LDPC信道編碼技術、高階調製技術、高效的幀結構設計等。
1、信道編碼技術
前向糾錯編碼技術一直以來是通信技術研究領域的重點。在香農信息論中已明確指出,在指定的條件下,信道的信息傳輸能力是受限的,同時存在某種信道編碼方式 可以達到這一極限,即所謂的香農限。因此信道編碼技術研究的主要目標是在可獲得的載噪比條件下,尋找一種信道編碼方式,使信道傳輸效率儘可能地接近香農 限。
1962年,R.G.Gallager在其博士論文中首先提出了LDPC碼的概念,由於當時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與製造技術尚未成熟,難以踰越的複雜程度 使其被束之高閣。1995年,受Turbo碼成功的啟示,MacKay和Neal研究的迭代譯碼算法使LDPC碼的價值被重新挖掘,成為當前編碼領域的熱 點之一。LDPC碼是一種具有稀疏校驗矩陣(校驗矩陣中1的個數比較少)的線性分組碼,具有逼近香農限的優良特性,譯碼複雜度只與碼長成線性關係,編碼複 雜程度適中,在碼長較長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保證有效譯碼。LDPC碼被認為是目前最好的FEC編碼方式之一,在信道環境較差的移動通信、衛星通信方面得到 廣泛的應用。
ABS-S中採用了一類高度結構化的LDPC碼。該結構的LDPC碼,其編解碼複雜度低,並可以方便地在相同碼長下,實現不同編碼比率的LDPC碼設計。
在DVB-S2中,採用了內碼為LDPC碼設計。
在DVB-S2中,採用了內碼為LDPC碼,外碼為BCH碼的級聯碼結構。採用BCH作為外碼主要有兩個方面的目的,首先是在編碼效率損失很小的情況下 (小於2%),可以獲得0.1-0.15DD左右的編碼增益,進一步提高系統性能,在方案選擇中體現出競爭優勢;而更為重要的是DVB-S2中的LDPC 碼設計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某些編碼比率時其差錯平底(Error Floor)達不到視頻應用中QEF誤比特率的要求(10-11誤比特率或10-7誤包率),必須通過外碼級聯的方式來降低差錯平底。同時,在DVB- S2中規定廣播應用時必須使用碼字長度為64800比特的長碼,這大大增加了芯片實現的複雜度與成本。
與DVB-S2相比,ABS-S在信道編碼方案的設計上具有兩個方面的優勢。
首先,ABS-S的LDPC的碼字長度為15360,且不同編碼比率時,碼長固定。而DVB-S2的LDPC碼分長碼與短碼,其長度分別是64800和 16200。儘管在LDPC編碼中,碼字長度較長時,具有更好的逼近香農極限特性,可以減小突發差錯對譯碼的影響,然而ABS-S2短碼時,仍具有與 DVB-S2長碼基本相當的性能。同時,較短的碼長在硬件設計時具有編解碼簡單及硬件成本低廉的特點,更易於被市場接受。
其次,ABS-S僅依靠LDPC編碼即能夠實現低於10-7的誤包率要求,這樣就不需要額外級聯BCH或其它形式的外碼。通常,短碼字的LDPC碼具有較 高的差錯平底,ABS-S中的LDPC碼能夠在碼字較短的同時提供低於10-7的誤包率,充分體現出了在信道編碼方案設計上的優勢。
與DVB-S2相同,ABS-S提供了從1/2到9/10的多種編碼比率,其範圍從1.3DB到11.25DB(QPSK與8PSK調製方式下),步進差 值大約在1DB左右。這樣,結合不同的濾波滾降因子可以為運營商提供相當精細的選擇,從而根據系統實際應用條件充分發揮直播衛星的傳輸能力。
ABS-S中採用的LDPC信道編碼方案的糾錯性能曲線(QPSK調製方式下):
另外,考慮到衛星載荷製造技術的進步,ABS-S中提供了16APSK和32APSK兩種高階調製方式,這兩種方式在符號映射與比特交織上結合LDPC編碼的特性進行了專門的設計,從而體現出了整體性能優化的設計理念。
2、幀結構設計
由於在信道編碼上採用了LDPC線性分組碼,因此在鏈路層必須提供必要的同步機制,即以幀為單位進行傳輸,並提供幀起始標識。在DVB-S2中採用了自相 關性非常高序列作為幀起始(SOF)標識。ABS-S借鑑了這一思路,其唯一字(UW,Unique Word)長度為64個符號。
在DVB-S2中,一個物理幀中只包含一個LDPC碼字,這樣在調製方式發生變化時(VCM或ACM方式下),物理幀的符號長度或時間長度將隨調製方式不 斷改變,這就為接收端的同步帶來很大的不便。ABS-S在設計上採用了另外一種思路,即固定物理幀長度(不含導頻),在一個物理幀內可以傳輸不同調製方式 的多個LDPC碼字。同時,在ACM工作方式下,通過特定的數據結構NFCT對下一幀的結構進行描述,如各LDPC碼字的調製方式、編碼比率等。這樣做最 大的優勢在於物理幀的時間長度固定,即同步字UW以相同的時間間隔出現,便於接收機進行同頻搜索。同時,NFCT可以對一幀中多個LDPC碼字的參數進行 描述,而NFCT被放置在一幀的第一個LDPC碼字中,同樣通過LDPC進行編碼,在信息量相同的條件下,其傳效率明顯高於DVB-S2中採用的裡德-穆 勒碼(MODCOD字段)。
ABS-S在幀結構設計方面的另一個特點在於其高階調製方式下導頻字的插入。DVB-S2中的導頻長度固定為36個符號,這種設計靈活性較差,在特定的符 號率範圍內性能良好,而在低碼率時,其性能不佳。ABS-S中的導頻插入可以根據實際系統應用條件,由運營商自行設置,而接收機則進行自適應有判斷,大大 提高靈活性和系統性能。同時由於ABS-S採用了固定的物理幀符號長度,保證了導頻信號的均勻插入。
ABS-S的主要技術參數如下:
(1)輸入信號:MPEG-TS比特流或通用數據流(如IP包);
(2)FEC編碼方案:LDPC編碼;
(3)LDPC幀長度:15360比特;
(4)LDPC編碼率:1/4~9/10,與不同調製方案共有28種組合方式可供選擇;
(5)載波調製方案:QPSK、8PSK(於用所有業務),16APSK、32APSK(用於除廣播業務外的所有其它業務);
(6)脈衝成型濾波滾降因子:0.35、0.25、0.2;
(7)導頻:可選,同相QPSK符號;
(8)支持可變編碼調製與自適應編碼調製的無縫銜接;
(9)提供網絡控制信息插入功能。
通過在設計思路與技術實現手段上的創新,ABS-S與DVB-S2技術相比,系統總體性能相當,同時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1)ABS-S在信道編碼的設計上比DVB-S2更加優化。在ABS-S中,僅使用LDPC作為信道編碼,提高了傳輸效率,同時仍然實現了10-7以下的差錯平底。
(2)ABS-S的LDPC碼型設計在性能與複雜度之間進行了更好的折中,在性能相當的前提下,ABS-S碼長不到DVB-S2的四分之一,這大大降低了ABS-S的實現難度,並縮短了信號傳輸延時。
(3)ABS-S採用了更為合理、高效的傳輸幀結構。其傳輸幀長度不隨調製方式的改變而變化,具有統一的符號長度。這使得接收機能夠具有更好的同步搜索性 能,同時還可以實現不同編碼調製方式的無縫銜接,提供了更大的業務配置靈活性,特別是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直播衛星或接收機技術的進步。
(4)ABS-S在比特織和符號映射等信號處理環節上同樣採用了獨特的技術,這些技術能夠充分發揮LDPC編碼的優勢,進一步優化整個系統的性能,體現了合理設計、全局優化的設計理念。
ABS-S完全基於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構建而成。在ABS-S中,共包含信項專利技術,這些專利技術涵蓋了衛星信號傳輸的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製方式。
ABS-S可應用於廣播業務、交互式業務或DSNG等專業應用:
為了驗證ABS-S系統的性能,國家廣電總局在項目研究過程中及項目完成後對ABS-S系統及相關產品進行了多次測試,並與國際標準DVB-S、DVB-S進行了對比測試。實驗室內及利用現有KU頻段通信衛星進行的開路現場測試結果均表明:
(1)ABS-S明顯優於目前普遍使用的DVB-S系統,如在同等信號傳輸能力條件下,ABS-S載噪比門限要求比DVB-S低1.5到2DB;而在同等信道條件下,ABS-S的信號傳輸能力高於DVB-S系統20-25%。
(2)ABS-S在性能上與DVB-S2基本相當,載噪比門限相差約0.1-0.3分貝,接近理論極限,而傳輸能力則略高於DVB-S2。同時ABS-S的複雜度遠低於DVB-S2,更加易於實現。
(3)ABS-S適應我國衛星直播業務開展的要求,提供了40餘種不同的配置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系統能力,滿足不同業務和應用的需求。
(4)ABS-S產品性能完全達到設計目標要求,經對近十家國內接收機廠家提供的十餘款接收機產品樣機的測試,其載噪比門限與仿真結構最大相差不超過0.6DB,支持符號率範圍為1-45MBPS。
目前,ABS-S接收機的設計、生產已完全實現國產化,包括九州、同洲、上廣電、長虹、創維、海爾等在內的十餘家廠家已完成產品開發與試制工作,為我國衛星直播業務的開展提供了必要的產業基礎條件。
ATSC 通過行動與手持式數位電視標準
原文ATSC APPROVES MOBILE & HANDHELD CANDIDATE STANDARD